3月10日,《中国共青团》杂志2025年第3期全篇宣传报道《金融赋能“一网通办”“贷”动青年高质量创业就业》武汉“青创贷”项目。该项目是武汉共青团支持重点青年群体就业创业,有效激发青年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。
近年来,团武汉市委开展武汉“青创贷”金融扶持项目(简称“青创贷”),以“青年易得”为基本导向,以“一网通办”为特色亮点,以“宣传赋能”为重要手段,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,有效缓解了青年创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等问题。为45周岁及以下的创业青年提供“个人最高30万元,企业最高500万元”的贴息贷款服务,累计发放“青创贷”超40亿元,扶持企业5500余家,带动4万余人在汉创业就业,放款金额持续位列全省第一。

巩固健全团委、人社、财政、金融、人行“联动”工作机制,充分凝聚服务创业青年合力。
完善常态化调度机制。采取“周统计、月总结、季调度”举措,通过项目调度会、总结分析会,推进各级部门数据共享、互联互通,确保工作运行有序。
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。制定评审文件,拓展经办银行数量,遴选武汉农村商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承办业务,加强“准入准出”管理,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。
实行长效化激励机制。开展“青创贷”办理效果评估,联合人民银行对工作突出的经办机构,在执行信贷政策过程中予以倾斜支持,激发各机构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

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,武汉市建设了武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(简称“汉融通”平台),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。结合创业青年“掌上办、网上办、随时办”融资特点,联合“汉融通”平台推出“青创贷一网通办”模式,打造便捷、高效、安全的融资系统。定制线上办理窗口。创建“青创贷”申请端口,打通银行、担保机构数据合规闭环,开发贴息汇算功能,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操作、零人工干预,“7x24小时”不打烊,大幅提升办理时效。开发自动填选功能。优化申报、受理、审核流程,以数据共享代替前端采集,减少用户准备材料手续。创业青年授权后,一键即可匹配信息,完成贷款申请,最快3天即可获得资金,真正做到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。完善安全保障制度。规范信息使用权限,推进担保前置预审,增加贷后管理预警模块,构建信息保护“防火墙”,防止信息泄露,充分保障信息安全,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

坚持市、区同频共振、“线上+线下”同向发力,拓宽宣传渠道,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。
开展“点对点”扶持引导。梳理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“英雄杯”等赛事项目和武汉青创园孵化企业,根据青年资金需求,有针对性地开展“青创贷”服务。
加强“面对面”跟踪服务。定期走访获贷企业,对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,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,做好资源对接,实现“全过程参与、全流程把控、全链条跟踪”。
构建“实打实”宣传矩阵。在大武汉客户端开设“青创贷”宣传专栏,制作动画视频,邀请青创导师、银行机构深入高校、社区、青创园,举办政策宣讲活动43场,会同主流媒体发布宣传报道25篇,助力青年企业发展不等“贷”。

有效满足青年创业融资需求,增强发展信心,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更多金融“活水”。
更加聚焦青年群体。涵盖高校毕业生等十类重点青年人群,形成了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融资的“拳头产品”。从年龄和学历看,35岁以下人群占60%,高校毕业生占65%,普惠金融服务“年龄小、学历高”青年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。
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当前“青创贷”平均利率约为2.3%,是市面上利息最低的创业贷款产品之一。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约1.12亿元,充分发挥了财政贴息引导作用,实现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大量金融资源帮扶青年创业就业。
赋能产业升级更加高效。创新担保模式及产品,有效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资金短缺问题,帮助企业产品研发、市场拓展、转型升级。从资金流向看,现代服务、智能制造、信息技术行业贷款位列前三位,“青创贷”赋能产业发展效能初显,已成为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的“加油站”。